邮箱
jnddjd@dongdajituan.com
传真
0537-2902388
服务电话
400-086-0616
中国煤炭工业协会(以下简称"中煤协")日前召开2024年度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,回顾"十四五"以来煤炭行业改革发展,并总结了2024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。会议还发布了《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》。
"十四五"以来,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,煤炭行业强化供应保障能力,着力打造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,行业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。近年煤炭供应总量持续上升,生产重心加速向中西部转移。同时,我国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加快构建,煤炭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,促进了煤炭产品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。展望"十五五",在碳达峰目标要求下,煤炭消费或将于2028年达到峰值平台,煤炭行业将进入转型发展关键期。如何稳规模、控增量,同时适应平台期消费量波动,是煤炭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。
梯级发展格局成型
2024年,我国煤炭产量首次达到47.8亿吨,较2020年增加8.8亿吨。中煤协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指出:"近4年来,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.8亿吨,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6.6%,煤炭消费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5%。"
近年来,煤炭生产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渐强。中煤协统计显示,"十四五"以来,西部地区原煤产量由23.2亿吨增加到30.4亿吨,占全国的比重增加4.2%;中部地区原煤产量由13.1亿吨增加到15.0亿吨,占比下降2.2%;东部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下降1.5%和0.5%。
生产重心西移背景下,我国煤炭主要产地的能源保供作用不断增强。2024年,8个亿吨级省(区)原煤产量43.6亿吨、占全国的91.3%,比2020年增加8.6亿吨、占比提高1.6%。4年来,新疆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,释放先进产能,2024年煤炭产量首次达到5.4亿吨,比2020年增加2.7亿吨,"疆煤外运"突破1.3亿吨,成为全国煤炭生产新高地。鄂尔多斯市原煤产量由6.4亿吨增长到8.94亿吨,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6.4%提高到18.7%。山西、蒙西、蒙东、陕北和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,煤炭生产的东中西梯级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。
运输方面,"西煤东运""北煤南运"铁路网不断延伸,运煤通道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,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由23.6亿吨提高到28.2亿吨,陆港联运、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更加畅通便捷,煤炭储备基地和现代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,煤炭资源全国配置能力显著增强。
产业体系不断优化
郭中华指出,"十四五"以来,我国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加快构建,煤炭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。"4年来,全国煤矿数量由4600余处减少到目前的4300处以内,平均单井(矿)规模由110万吨/年左右提高到140万吨/年以上,大型现代化煤矿产量占全国85%以上。截至去年,我国年产千万吨级煤矿共83处、产能达到13.6亿吨/年,较2020年增加31处、产能增加5.4亿吨/年。今年以来,又有几处千万吨级煤矿投入运营。"
同时,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。近年来商品煤质量评价和管理标准持续完善,煤炭深加工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。2024年我国原煤入洗率达到68%,大型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率、矿井水综合利用率、土地复垦率保持较高水平,大型煤炭企业原煤生产综合能耗、原煤生产综合电耗分别下降到7.9千克标准煤/吨、23.7千瓦时/吨。
郭中华进一步指出,近年来,煤炭新兴产业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。"伴随煤化工技术持续取得突破,煤制油、煤制气、煤制烯烃等产能快速发展。一批煤化工基地、煤炭分级利用基地加快建设,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加快推进。"
近年来,一大批企业持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加快布局先进算力、前沿新材料、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,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,抢占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。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智慧园区入选全球"灯塔工厂",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专精特新企业、"小巨人"企业、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,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。
消费达峰任重道远
展望"十五五",我国将在这一时期实现碳达峰目标,煤炭消费预计同时达峰,行业发展面临转型挑战。"当前,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期已结束,煤炭消费总量正处于达到峰值平台前期的小幅波动增长阶段。预计2028年前后,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真正进入峰值平台期。"中煤协副秘书长张宏表示,峰值平台意味着煤炭消费量并不会在达峰后立即下降,而是在5-10年的平台期内保持小幅波动。伴随新能源进一步发展,对传统能源替代作用进一步加强,煤炭消费才可能出现明显下降。
"因此,''十五五''''十六五''是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。行业将由长期以来的扩规模增量发展阶段,转向稳规模零增量,甚至减量发展阶段。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式、发展思路、发展路径都将面临转型、提质和升级挑战。"张宏表示,转型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,新能源发电存在波动,要求煤电发挥调峰和基准保障作用,这将倒逼煤炭行业不断提升能源兜底保障作用。"十五五"期间,晋陕蒙疆等煤炭主产地的产能仍将持续释放。但也有部分产地可能面临产量下降挑战,特别是部分老矿区由于资源枯竭,当前已经出现产能接续不足问题,做好转型发展任重道远。
此外,近年煤炭行业也暴露出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有待统筹优化;长距离大运量跨区域运输需求对煤炭供应保障提出更高要求,保障全国煤炭供需平衡的压力加大;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,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偏低,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化等一系列问题,需要用系统思维,推动改革创新加以解决。